第135章 (第1/2页)

宁博容看着楠木盒子里的《通婚书》,再瞧向那整抬的五色彩缎、数十匹锦帛、成堆的铜钱,甚至还有猪羊牲畜、米面粮油、点心水果、奶酪油盐、酱醋葱姜……最让她瞪大眼睛的是,还有一只山里猎来的黑熊和两只体型壮硕的山猞猁……也不知道这可怜的熊是从哪个冬眠的洞里被活生生挖出来的。

说句实话,看到这些彩礼,她深深觉得以往看的古装电视剧欺骗了她,这规模,根本就不可能包到那些个盒子里去好么,单单看那抬彩礼的壮汉就有几十个,那是相当壮观浩荡,而且东西……也完全颠覆了她的认知。

反正,是不会有什么金银钗环宝石放在彩礼里面的,只有那两大堆的铜钱,实则也就五六百贯罢了。

不过东西种类之繁多,实在是宁博容从未见过。

可惜的是,这种正式时候,宁博容是不可能跟去看看究竟是怎样的,直到天色擦黑,宁博闻带着《答婚书》回来,便算是正式订了婚了。

“日子定下了,因那于家伙的年纪也不小了,我家博裕更是年长,婚期便定在五月初六。”崔氏蹙着眉,照她的心思更早一些也是无妨,于家早就备下了于晚的嫁妆,但太匆忙总是不好。

年后天气愈加寒冷,还未开春之前,对于北地将士而言却是雪上加霜,刘湛去后陆陆续续给宁博容写过几封信,却是聪明地写给宁舜华,再买通了这位表妹转交的,是以崔氏都不曾发现。

上一封信中,便真诚感谢过万里书院在那几年里教他武学,否则,他在那前方却也坚持不下来,虽不曾明确提及宁博容,但两人心照不宣,这实则是在感谢宁博容。

直到开春,才算是有了转机,两场大捷随着春|意传到云州,上下一片欢呼之声。

楚王刘湛之名,这才正式进入大梁朝堂一众官员的眼中。

而四月上,崔氏便带着宁博容赶赴潞洲理化县,如今宁博裕已经是理化县的县令,一方父母官,不比当初当县丞之时,经常住在县衙不回来,崔氏给他准备的两进院子并不常住,但阿杏仍然将之打理得干干净净。

“洵拜见姨母。”沈七恭恭敬敬地行过礼。

崔氏微笑道:“七郎怎会在此间?”

“因要静心读书,外祖父去世后,这处屋舍便空了下来,理化县山清水秀,平素安静,我便搬到此间来住,已然有大半年了。”沈七淡淡道。

宁博容原要来找崔氏,却是在帘后脚步顿了一顿。

……这沈七,怎么有点儿阴魂不散的意思?

这也太有“缘分”了吧……

☆、53·远行上京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