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妖僧传承 (第1/3页)

姜寻站在山顶,感受着三面脉气汇聚,皇城下的龙气澎湃,仿佛有地龙要破土而出,飞腾于天际似得。

可不管是龙脉也好,风水绝佳的皇陵也好,地脉气运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,就像涓涓细流,润物无声,除非天地格局有变化,比如风水宝穴皇陵之地发生地震,山崩地裂,这种情况也有好有坏,比如灾难不严重,反而崩裂的山体之中还流淌出一股山泉,反而能让风水更好,气运更旺。

但若是变化太大,风水格局也会大变,从吉穴变凶穴也是分分钟的事儿。

总之想要仙人埋入风水阴宅之中,后辈儿孙立刻就能飞黄腾达,那是决然不可能的。

而且,往往因为坟墓的增加,反而还会破坏当地的风水。

所以此时这汹涌澎湃的地脉之气来的实在诡异,姜寻开始细细感受抓捕气脉的流向,像是在抓捕一条条看不见的小飞龙一般。

最终,姜寻探出的灵气锁定了一条脉气,跟着它一起进入到了这煤山的山体之内,随后,姜寻就感受到了在山体之内竟然有另外一道灵气,也许就是这道灵气把三地皇陵的脉气吸引来的。

姜寻很是好奇,准备进入山体去看一看。

虽然叫做山,其实就是个大土堆,这里是当年蒙元大都的宫殿但毁于战火,朱棣迁都来此下令在旧址营造宫殿,将废旧的残砖破瓦就堆放在这儿,正好是皇宫的后身位置,之后又用挖护城河的废土堆积而成,反而形成了一座山。

如此一来,皇宫前面有金水河,后面又有了这座山,正符合古人背山面水的上吉之地的寓意。

所以,这山只是土堆,姜寻并没有太费劲,调整体内灵气,沟通天地间万物灵气,相互作用,变换常形。

一瞬间,山顶的空间内似乎发生了扭曲,脚下的山体像是融化了一般,又像是姜寻自己变成了一粒微小的沙砾,好像他进入了山体中,又像是一粒沙土融入了山中。

姜寻追寻着拿到灵气一路下潜,竟然一直到了大山底部,甚至还要往下的一些。

这里果然全都是破碎的砖头和瓦砾,是当年元朝被损毁的宫殿,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宫殿,而是元大都皇宫之中的中心点,后宫正殿延春阁的旧址所在,传说最早是忽必烈私下和关系亲近的大臣和宗亲聚会的地方,意义非同小可。

所以当姜寻追着灵气更深入的时候发现,地下深处竟然有一座人工修建的密室和地道。

看起来非常简陋,但却很宽阔,历经数百年仍然保存完好,地道只有一条,直通北方。

姜寻一看就明白了,蒙古异族定鼎中原,在结合历史上侵入过中原的其他异族最后的下场,不管是匈奴,鲜卑等等,最后全都被赶走了,甚至被赶尽杀绝了,最好的结果就是被同化了。

所以,聪明的人自然懂得狡兔三窟,未雨绸缪,就在这后宫正殿的地下深处修建了一条向北的地道,若真是有一天王朝崩溃,后宫的贵族们可以顺着地道逃往北方草原。

若是有朝一日重振旗鼓,甚至还能顺着这条通道杀回来。

不过这条地道应该是被人发现了,姚广孝那个妖和尚还是有些手段的,作为这座都城的总设计师,这样的‘后路’多半瞒不过他的眼睛。

所以,这座煤山,在当时又叫镇山,特意在这里堆积成山,多半就是在镇压这条地道的,真有人贼心不死从这里潜入进来,可上面就是万钧巨山,穿山甲都无法冒头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